一、基本信息查看
1.患者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门诊号等,确保报告对应正确的受检者,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肺部解剖及病变表现可能有差异,如老年人肺部组织弹性等变化可能影响病灶显示。
2.检查日期与相关病史:了解检查时间,结合受检者既往病史,如长期吸烟史者患肺癌风险相对较高,这些信息有助于综合分析肺部CT表现。
二、影像学描述部分解读
1.病灶位置:明确病灶位于左肺还是右肺,具体是哪个肺叶、肺段,不同肺叶的解剖特点不同,病灶位置与可能的疾病类型有一定关联,例如右肺上叶是肺癌的好发部位之一。
2.病灶大小:以毫米为单位记录病灶的最长径等,病灶大小是判断良恶性的参考因素之一,一般来说,直径大于3cm的肿块恶性可能性相对增高,但也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3.病灶形态:观察是结节状、肿块状还是其他形态,结节可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常呈不规则形态,不规则形态的病灶恶性概率相对较高;同时看边缘是否清晰、有无分叶、毛刺等,分叶征、毛刺征常提示恶性病变可能。
4.病灶密度:判断是实性密度、磨玻璃密度还是混合密度等,纯磨玻璃影可能见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等癌前病变或早期肺癌,混合磨玻璃影且实性成分较多时恶性可能性增大。
三、影像学诊断提示部分分析
1.肺癌相关提示:报告中会给出初步诊断意见,如“考虑肺癌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如活检等)”,会提及倾向的肺癌类型,如腺癌、鳞癌等,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生物学行为等有差异。
2.鉴别诊断信息:有时会提及需要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如肺炎性假瘤等,通过与其他疾病的影像特征对比来辅助判断。
四、特殊人群考虑
1.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肺部CT表现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解读时需结合其呼吸功能等整体状况综合分析,避免单纯依据CT表现误诊或漏诊。
2.儿童:儿童肺部CT检查相对较少,若涉及儿童,需考虑与儿童常见肺部疾病如肺炎等鉴别,同时要注意辐射防护相关问题,儿童对辐射更敏感,检查时需权衡利弊。
3.有吸烟史者:吸烟史者本身肺癌风险高,若CT发现异常病灶,要重点关注,结合吸烟史强化对肺癌相关病变的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