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D1的基本概述
PD1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deathreceptor1),为一种跨膜蛋白,表达于T淋巴细胞表面,属于CD28超家族成员。其配体包括PD-L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与PD-L2,正常生理状态下,PD1与其配体结合可负向调控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维持免疫系统稳态,避免过度免疫激活引发自身免疫性损伤。
二、PD1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肿瘤细胞常通过高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监视,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使其无法有效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而PD1抑制剂类药物通过特异性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重新激活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让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杀伤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三、PD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目前PD1抑制剂已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展现临床价值。例如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多项临床试验证实PD1抑制剂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客观缓解率;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等方案能提升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与生存获益;在肾癌、霍奇金淋巴瘤等癌症类型中,也有应用且取得一定疗效,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四、PD1抑制剂相关研究进展
近年相关研究不断拓展,一方面探索PD1抑制剂在更多癌症类型中的应用,如在肝癌、胃癌等实体瘤中的临床试验持续推进;另一方面研究其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靶向治疗)联合的效果,临床前及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联合治疗可能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率,同时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方面也有新进展,通过更精准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并干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
五、特殊人群使用PD1抑制剂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肝肾功能可能下降,药物代谢与排泄能力减弱,使用PD1抑制剂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及有无乏力、皮疹等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2.孕妇:目前认为PD1抑制剂可能对胎儿存在潜在风险,需由多学科团队(包括产科、肿瘤科等)充分评估孕妇病情、妊娠状态及治疗获益与风险后,谨慎决定是否使用。
3.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患者:使用PD1抑制剂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加重,如原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患者,需严格评估病情,权衡治疗带来的肿瘤控制获益与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加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