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变得弯曲、扩张、延长,多发生在大隐静脉,亦可累及小隐静脉或同时存在。其常见症状如下:
外观改变:下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状或团块状,尤其在站立时更为明显。例如,患者小腿部可见明显的曲张静脉,像蜿蜒的蚯蚓分布在皮肤表面。这种外观改变在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教师、售货员等,因为长期站立使下肢静脉回流压力增加,容易导致静脉扩张迂曲。
下肢沉重、乏力:患者常感觉下肢沉重、乏力,尤其是在下午或长时间站立后症状更为明显。这是由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局部血液淤积,肌肉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产生乏力感。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或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及血容量增加等因素,可能会加重这种沉重、乏力的感觉。妊娠期间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使得静脉曲张相关症状更易出现且加重。
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酸痛或隐痛等。当曲张静脉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时,疼痛会较为明显,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触摸时疼痛加剧。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出现曲张静脉疼痛,应及时就医。另外,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疼痛可能会加重,休息或抬高患肢后可有所缓解。
皮肤营养性改变: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皮肤可出现营养性改变,如皮肤色素沉着,常发生在小腿下段内侧、踝部及足背,皮肤颜色呈褐色,这是由于局部淤血、缺氧导致皮肤代谢产物沉积引起的。还可出现皮肤瘙痒,患者会不自觉地搔抓,容易导致皮肤破损。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溃疡,多发生在小腿下1/3内侧,也就是“足靴区”,溃疡经久不愈,创面周围皮肤伴有色素沉着、湿疹等改变。这种皮肤营养性改变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较为常见,糖尿病患者若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由于本身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皮肤溃疡更易发生且不易愈合,需要特别关注血糖控制及下肢静脉病变的综合管理。
水肿:下肢可出现水肿,尤其在傍晚时明显,早晨起床时水肿减轻。这是因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导致组织间隙液体增多。水肿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累及踝关节及小腿。对于久坐或久站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更容易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若本身存在下肢静脉曲张,水肿症状会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