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
成因:皮肤表面的角质层由多层扁平无核的死细胞组成,起到保护皮肤、防止水分过度流失的作用。当皮肤缺水时,角质层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皮肤干燥,进而引起瘙痒。例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低,人体皮肤的水分流失加快,如果不注意保湿,就容易出现身上特别痒越抓越痒的情况。对于儿童来说,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人更容易因皮肤干燥而瘙痒;老年人的皮肤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也更易干燥瘙痒。
应对:日常应注意皮肤保湿,选择温和的保湿护肤品,洗澡时避免水温过高、时间过长,减少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产品。
过敏性皮肤病
成因: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发生异常反应,释放如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出现瘙痒症状。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如海鲜、牛奶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等)、接触物(如某些化妆品、化纤衣物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或玩具材料过敏;成年人可能因职业接触等原因接触到过敏原;老年人接触环境中的过敏原机会增多,且自身免疫功能变化也可能影响对过敏原的反应。例如,对尘螨过敏的人,在卧室环境中就容易出现身上痒的情况,搔抓后瘙痒加剧。
应对:首先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若瘙痒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
蚊虫叮咬
成因:蚊虫叮咬人体时,会注入唾液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而且搔抓会进一步刺激皮肤,使瘙痒感加重。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被蚊虫叮咬,儿童皮肤娇嫩,被叮咬后反应可能更明显;成年人被叮咬后也会因搔抓出现越抓越痒的情况;老年人皮肤修复能力下降,被叮咬后恢复相对较慢,瘙痒感可能更持久。比如在夏季户外活动较多时,容易被蚊虫叮咬而出现身上痒的情况。
应对:可使用花露水等驱避蚊虫,被叮咬后避免搔抓,可局部涂抹清凉止痒的药物等缓解症状。
神经性皮炎
成因:精神因素是重要诱因,如长期焦虑、紧张、压力大等可导致神经性皮炎。此外,搔抓、摩擦等局部刺激也会诱发或加重病情。多见于成年人,儿童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因精神因素等导致发病的情况。例如,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成年人,可能会患上神经性皮炎,出现身上特定部位(如颈部、肘部等)瘙痒,越抓越痒的情况。
应对: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焦虑紧张,尽量减少搔抓等局部刺激,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药物等进行治疗。
其他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
成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如肝胆疾病(胆红素升高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糖尿病(血糖升高可引起皮肤干燥、神经病变等导致瘙痒)、肾脏疾病(尿毒症期患者皮肤瘙痒较为常见,与体内毒素蓄积等多种因素有关)等。不同年龄的人群患这些全身性疾病的几率不同,老年人患肝胆、肾脏疾病等的几率相对较高,儿童患这些全身性疾病导致皮肤瘙痒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就容易出现身上瘙痒的症状,搔抓后更痒。
应对:对于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采取对症止痒措施缓解皮肤瘙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