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属于症状较为严重的一类颈椎病,一般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临床中,仅有轻型的脊髓型颈椎病可以保守治疗,如果临床出现了四肢瘫痪症状,应尽快手术治疗。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有:
1.牵引治疗:一般采用后仰15°牵引,主要适用于有长束征,但脊髓长束受损不严重者。多数患者经20~60天牵引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但也有个别患者牵引治疗后症状反而加重,此时应改行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多选用肌肉松弛剂,以减轻肌肉痉挛等所致的疼痛。
3.针灸治疗:可选取颈夹脊穴、天柱、后溪、申脉、悬钟等穴位,以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进行治疗,可减轻疼痛。
4.理疗:可采用干扰电疗等物理疗法以减轻疼痛。
5.颈托:可采用硬质塑料制作的颈托固定颈部,以防再度手术,且有利于椎间盘还纳。
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手法治疗、牵引治疗、药物治疗、局部理疗等。但仅针对病程短、症状不明显、脊髓受压不明显者,保留治疗无效或符合手术适应证者,应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的保留治疗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手法治疗:手法治疗主要是可以有效的理筋通络、正骨错筋,从而使得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2.牵引治疗:牵引治疗主要是增加脊椎部位的椎间隙,使得颈椎的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得以减轻,从而可以达到使得症状减轻的目的。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静脉滴注药物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局部炎症,使得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减轻。
4.局部理疗:局部理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熏蒸、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电针、中频、拔罐等。
脊髓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分为发病急性期及慢性期治疗,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急性期主要是通过颈部制动(即佩戴颈托),以及使用脱水消肿、消炎、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
慢性期则通过药物活血扩管、颈椎牵引、推拿等物理治疗,对于牵引治疗,要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病变程度,开始使用轻重量的垂直牵引,再逐渐过渡到常规的牵引方法。
药物的具体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使用。
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及排除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1.临床上具有脊髓受压表现,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体格检查时颈部多无体征。上肢或躯干部出现节段性分布的浅感觉障碍区,深感觉多正常,肌力下降,双手握力下降。四肢肌张力增高,可有折刀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如果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损在该神经节段水平。
2.X线检测存在骨骼破坏脊椎畸形的情况,CT检查骨质有破坏或增生的问题出现。核磁共振观察到神经脊髓受损伤。
3.其次还要排除其他的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肿瘤,继发性粘连性脊蛛网膜炎,共济失调症及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痨(梅毒晚期),颅底凹陷症等,
4.可用其他方法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如腰椎穿刺,肌电图及诱发电位等检查。
脊髓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方法有:首先,卧床休息,颈部可以给予颈托制动,同时配合下颌带牵引。
其次,可以采用传统中医方法比如进行针刺、艾灸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最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脊髓型颈椎病禁止进行按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