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作用是调节免疫系统、抗病毒、抗肿瘤等。
1. 调节免疫系统:干扰素可以激活免疫细胞,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机体对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
2. 抗病毒:干扰素可以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以达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3. 抗肿瘤:干扰素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干扰素还可以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并参与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干扰素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
干扰素有抗病毒、抗菌、抗寄生虫、参与免疫调节等作用。
1.抗病毒作用:Ⅰ型干扰素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抗病毒防御与调节因子。机体在早期的病毒感染期间,Ⅰ型干扰素即可控制病毒的生长和增殖。它一方面直接激活免疫细胞,另一方面可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
2.抗菌作用:干扰素的抗菌作用主要体现于IFN-γ。IFN-γ能通过下调转铁蛋白受体减少细菌供铁量或通过诱导产生内源性NO直接抑制细胞内细菌,还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小体—溶酶体溶解细菌作用,通过以上途径共同达到消灭细菌的作用。
3.抗寄生虫作用:干扰素的抗寄生虫作用主要表现于IFN-γ上,干扰素可激活巨噬细胞(Mφ),活化的Mφ可表达高水平的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催化L-精氨酸产生NO,NO对接种病原体有抑制和杀伤作用。
4.参与免疫调节:参与免疫调节的为干扰素为IFN-γ,又称为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免疫调节干扰素可对IgG的Fc受体表达,从而有利于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K、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以及T、B淋巴细胞的激活,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
干扰素常见副作用有肌痛、发热、发冷、头痛、恶心、疲乏等。已知对干扰素制品过敏者禁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