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诊断
观察症状表现:胎儿出生后出现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需通过儿科医生的临床检查来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母亲孕期霉菌相关情况,如是否有霉菌性阴道炎等病史。
二、局部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对于新生儿:可在喂奶后喂少量温开水,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用消毒棉签蘸取2%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擦拭口腔患处,每日2-3次,碳酸氢钠溶液能改变口腔的酸碱度,不利于霉菌生长。
-对于稍大婴儿:鼓励其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环境。
三、母亲相关处理
母亲霉菌性阴道炎治疗:母亲如果存在霉菌性阴道炎,需要积极治疗。一般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剂等,但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要考虑到对婴儿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内裤要开水烫洗、暴晒,避免交叉感染。
四、密切观察与随访
观察婴儿全身情况:密切观察婴儿的吃奶情况、精神状态、体温等。如果鹅口疮范围扩大,或出现拒食、哭闹不安、发热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可能存在病情加重或合并其他感染的可能。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带婴儿复诊,医生会根据鹅口疮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婴儿)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婴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使用的清洁用品、药物等都要确保安全,避免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在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擦拭口腔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婴儿口腔黏膜。
生活方式相关:保证婴儿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室内要定期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婴儿的餐具、玩具等要定期消毒,减少霉菌滋生的机会。
六、避免不当处理
不要自行用药:千万不要自行给婴儿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因为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加重霉菌感染。也不要使用偏方擦拭口腔,如用盐水等,这些方法可能没有科学依据,还可能对婴儿口腔造成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