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步判断与紧急处理
1.区分情况
-如果是因头部受伤后出现头晕呕吐,需立即就医,因为头部受伤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不同年龄段头部受伤后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头部受伤后可能除头晕呕吐外还会有嗜睡、哭闹不安等表现,需格外警惕。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高血压病史,头部受伤后头晕呕吐可能是血压波动或颅内损伤加重的表现。
-若是乘坐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等)引起的后头晕呕吐,多是晕动病所致。这与个人的前庭功能有关,年轻人和儿童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前庭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晕动病相关症状。
2.紧急处理措施
-让患者处于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休息,避免强光刺激。对于晕动病引起的,可选择靠窗的位置,保持视线平视远方以缓解症状。如果是头部受伤后,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头部,尤其是怀疑有颈椎损伤时,应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二、进一步评估与可能病因排查
1.医学检查初步评估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对于有头晕呕吐的患者,血压异常如高血压或低血压都可能是病因。儿童的血压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按照儿童血压标准进行判断。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对比基础的生命体征情况。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的神志、瞳孔、肢体运动等情况。头部受伤后头晕呕吐的患者需排查是否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肢体肌力下降、病理反射等。儿童神经系统检查需更关注其反应能力、囟门情况等,囟门未闭的儿童头部受伤后更要注意颅内压变化通过囟门的表现。
2.可能病因
-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可导致后头晕呕吐,这与内耳淋巴循环障碍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青年人,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时除头晕呕吐外还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脑部血管病变:如后循环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可出现后头晕呕吐,还可能伴有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
-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等可引起后循环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呕吐,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等人群易患,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长期低头玩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颈椎病相关头晕呕吐。
三、针对性处理建议
1.非药物干预
-晕动病处理:可让患者闻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如清凉油等,或者服用一些非处方的晕动病药物(但儿童需谨慎,优先选择儿童专用的缓解晕动病的方法,如保持正确的乘车姿势等),尽量保持头部固定,避免晃动。
-头部受伤后处理:如果是轻度头部外伤,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可在休息观察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头晕呕吐是否加重、是否出现新的症状等。对于儿童头部受伤,即使当时看起来症状不严重,也需密切观察24-48小时,因为儿童颅内损伤可能表现不典型。
-颈椎病处理:改善不良的颈部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可进行适度的颈部活动,但要避免剧烈的颈部运动。对于有颈椎病的人群,可选择合适的枕头,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
2.当需要药物治疗时(需遵医嘱)
-如果是后循环缺血等脑部血管病变,可能会用到改善循环的药物,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医生决定。对于梅尼埃病发作期,可能会用到减轻内耳水肿等药物,但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剂量和禁忌。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后头晕呕吐需特别注意,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如果儿童出现后头晕呕吐,首先要排除头部受伤等严重情况,在观察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避免给儿童随意使用成人的药物,如需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专用药物。
2.老年人
-老年人后头晕呕吐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情况。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后头晕呕吐可能是这些疾病加重的表现。在就医过程中要协助老年人缓慢移动,避免因头晕呕吐导致跌倒等二次损伤。同时,老年人用药需更加谨慎,要考虑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3.有基础病史人群
-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出现后头晕呕吐,要严格按照基础病史的管理要求来处理。例如高血压患者要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波动,因为头晕呕吐可能影响进食和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