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换牙顺序与相关概念
小孩正常换牙是乳牙脱落,恒牙相继萌出的过程,通常从6岁左右开始,先从下颌中切牙开始,然后是上颌中切牙等。而没掉牙就长牙可能是乳牙滞留导致的。乳牙滞留是指继承恒牙已经萌出,乳牙未能按时脱落。
二、可能导致乳牙滞留的原因
局部因素
-饮食过于精细:现在很多小孩的饮食比较精细,咀嚼过少,使得乳牙牙根吸收不完全,导致乳牙不能按时脱落。例如长期吃软食、流质食物的小孩,乳牙的磨耗不足,牙根吸收缓慢,就容易出现乳牙滞留的情况。
-乳牙病变:乳牙因龋齿等病变,导致牙根周围炎症,影响恒牙胚的正常发育,使得恒牙萌出方向异常,从而不能推动乳牙正常脱落。比如乳牙发生严重根尖周炎,炎症会破坏牙槽骨,影响恒牙萌出的正常路径。
全身因素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乳牙滞留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乳牙滞留的遗传倾向,小孩出现没掉牙就长牙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D等缺乏可能影响骨骼和牙齿的发育。例如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牙齿发育异常,包括恒牙萌出异常,出现乳牙滞留的情况。
三、乳牙滞留的影响
对恒牙萌出的影响
-乳牙滞留会占据恒牙萌出的位置,导致恒牙萌出异位,出现牙齿排列不整齐的情况。比如上颌乳切牙滞留,恒牙可能会从乳牙的内侧或外侧萌出,影响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
-还可能导致恒牙萌出受阻,无法正常萌出到口腔内,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功能和口腔健康。
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乳牙滞留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滞留,增加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因为乳牙和恒牙之间的缝隙容易残留食物,细菌滋生,引发牙齿病变。
-影响咀嚼功能,由于牙齿排列不整齐或恒牙萌出异常,小孩的咀嚼效率会降低,进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不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
四、应对措施
及时就医检查:当发现小孩没掉牙就长牙时,应及时带小孩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X线等检查手段,明确乳牙滞留的情况以及恒牙的萌出状态。
拔除滞留乳牙:如果恒牙已经萌出,而乳牙明显松动,医生可能会建议拔除滞留的乳牙,为恒牙萌出提供足够的空间。一般来说,对于松动明显的乳牙,局部麻醉下即可拔除,操作相对简单。
观察恒牙萌出情况:拔除乳牙后,要密切观察恒牙的萌出情况,定期复诊。如果恒牙萌出位置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正畸等治疗来纠正牙齿排列。
五、特殊人群(小孩)的温馨提示
家长要注意小孩的饮食均衡,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让小孩多咀嚼,促进乳牙的正常脱落和恒牙的萌出。
要定期带小孩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齿问题并及时处理。
如果小孩出现没掉牙就长牙的情况,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影响小孩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