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典型表现,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于卵巢表面并周期性生长、出血,形成内含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血性液体的囊肿。
二、病因
1.经血逆流:月经期时,子宫内膜组织随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种植于卵巢表面并增殖,是主要病因。
2.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时,发病风险增高,可能与基因遗传导致的免疫调节等异常相关。
3.免疫炎症反应:异位内膜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促使囊肿形成。
4.医源性因素:如剖宫产、宫腔操作等手术,可能将子宫内膜组织带至卵巢等部位,增加发病几率。
三、病理特征
囊肿大小不等,初期较小,随病情进展逐渐增大,囊壁较厚且脆弱,易自发破裂。囊内陈旧血液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纤维组织增生与粘连。
四、临床表现
1.痛经:呈进行性加重,月经来潮时出现下腹部疼痛,且随病程延长疼痛逐渐加剧。
2.性交痛:盆腔内异位病灶累及盆腔腹膜时,可出现性交时疼痛。
3.不孕:异位内膜病变影响卵巢功能及盆腔环境,导致排卵障碍或输卵管粘连,进而引发不孕。
4.腹部包块:囊肿较大时,可于腹部触及囊性包块,活动度差且与周围组织粘连。
5.其他:合并感染时可出现下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询问月经情况、痛经特点及家族史等。
2.妇科检查:可触及附件区囊性包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
3.超声检查:可见附件区囊性低回声,内有点状回声,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
4.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参考,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六、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采用GnRH-a类药物抑制卵巢功能,减少异位内膜生长,适用于症状较轻、有生育需求或不宜手术者。
2.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为主要术式,可切除囊肿或部分卵巢组织,对于有生育需求者尽量保留生育功能,无生育需求且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根治性手术。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需重视痛经进行性加重等症状,出现相关表现及时就医排查。
有家族史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卵巢情况,早发现早干预。
妊娠期女性: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时需评估囊肿破裂风险等情况,必要时遵医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