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早饱、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与饮食、情绪(如焦虑、抑郁)、压力等因素的关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女性更易受情绪波动影响致症状变化,儿童患者需关注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对症状的影响,老年患者则需考虑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对症状的干扰。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腹部体格检查,通常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上腹部轻压痛,但压痛无固定部位,以此初步排除明显器质性病变(如胃溃疡、胆囊炎等)。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幽门螺杆菌检测等。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血生化排除肝肾功能异常等器质性疾病诱因,幽门螺杆菌检测可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部病变,胃神经官能症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多无典型器质性病变相关阳性结果或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平行。
2.影像学检查:
-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形态,排除胃炎、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胃神经官能症患者胃镜下多无明显异常。
-腹部B超:了解肝、胆、胰等脏器结构及功能,排除这些部位的器质性病变。
四、鉴别诊断
需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胆囊炎、胰腺炎等器质性疾病鉴别。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而患者存在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相关胃部症状,可考虑胃神经官能症诊断。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需重点排除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老年患者需结合其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全面分析,确保诊断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