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要点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火罐、拔罐方法、留罐时间、起罐方法等。
1.选择合适的火罐:火罐常用玻璃罐,分为小、中、大三种,需要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火罐。
2.拔罐方法:用止血钳或镊子等夹住95%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3.留罐时间:一般留罐时间为5~20分钟即可起罐,如用玻璃罐,待局部呈红紫色即可起罐。若肌肤反应明显、皮肤薄弱、年老与儿童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4.起罐方法: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拔罐后局部红紫痕数日即消失;如起水疱,应注意不要擦破,一般3~5天即可吸收。
建议患者有拔火罐需求可以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切勿自行操作,以免造成损伤。
拔火罐的正确步骤是点燃蘸有酒精的棉球,伸进罐内停留一会随即退出,然后快速将罐子扣于需要操作的部位。
准备拔火罐前首先要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将酒精、棉球、止血钳或镊子准备好。
接下来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95%的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退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须注意的是切勿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拔罐具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拔火罐需要由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请勿自行操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