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COVID-19后遗症指在确诊或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2)的人群中出现的症状,通常在首次感染后3个月出现并持续至2个月,且不能归因于其他诊断。新冠后遗症大致分类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困难,肺功能异常以及肺纤维化等,永久性肺损伤可能是COVID-19康复者出现长期持续性呼吸困难和咳嗽的诱因。
2.神经系统:多数新冠患者在确诊一年后至少有一种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存在,其症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头痛、意识障碍、味觉、嗅觉、食欲减退以及神经痛等。第二类焦虑、抑郁、健忘及睡眠障碍等。
3.循环系统:2%~14%的COVID-19幸存者在6~8个月内会出现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并且,新冠患者在恢复期时会出现心肌炎、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有不适,尽早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有肺部损伤、味觉和嗅觉的丧失、精神心理障碍、运动障碍等方面后遗症。
1.肺部损伤: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疗康复后可出现肺部纤维化、肺弥散功能异常、支气管扩张等。
2.味觉和嗅觉的丧失:味觉和嗅觉的丧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痊愈后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大多数人都能恢复。
3.精神心理障碍: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康复后可出现焦虑障碍、睡眠障碍、抑郁症及创伤后应激障碍。
4.运动障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后遗症中的运动障碍包括:一般功能障碍,灵活性下降、运动耐力下降。
除以上后遗症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可能有其他后遗症,如关节痛、头痛、干燥综合征、鼻炎、味觉障碍、食欲不振、头晕、肌痛、失眠、脱发、出汗和腹泻等。
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愈后并没有后遗症,部分患者出现的后遗症可逐渐恢复,如长时间不能缓解,应该及时就医诊治。
【提示】本文提及的“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已于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后遗症尚不明确,目前没有明确数据表明新冠肺炎有后遗症。
新冠阳性的一些患者,其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可能持续数个月之久,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胸口疼痛、咳嗽等,有学者把这些症状称为“长新冠”,但不一定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后遗症是指某些传染病在恢复期过后,某些组织或器官功能仍长期留有的不能消失的症状、体征或功能障碍。关于新冠的后遗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目前的数据,尚未确认新冠感染后存在后遗症。
【提示】本文提及的“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已于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感染患者多为轻型或无症状感染者,一般不会出现后遗症。危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后遗症。
1.呼吸系统:新冠病毒最常攻击肺部,造成肺功能下降,因为危重症患者通常患有慢性病,部分患者康复后仍会出现长期的呼吸困难等情况。
2.循环系统:新冠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会引发炎症,可能造成心肌损伤、缺血,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脏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3.神经系统:危重者患者住院期间易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康复后会导致出现嗅味觉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方面后遗症。
若是感染新冠病毒,一定要及时就诊,及时就诊能尽量减少新冠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