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自闭症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等。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自闭症有遗传倾向,家庭中有自闭症患者的亲属患病的风险更高。同卵双生子中,典型孤独症的同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
2.环境因素:生长过程中接触到农药、邻苯二甲酸盐、空气污染和重金属等物质会增加发病风险。
3.其他:母亲孕产期有并发症(如孕期感染、受X线照射),分娩过程不顺利(如产伤、窒息、缺氧等),母亲生育时年龄偏大等,也会增加孩子罹患自闭症的风险。
此外,有研究认为:脑局部炎症或免疫功能失调,杏仁核、扣带回、梭状回、镜像神经元等区域的功能异常,都与自闭症的发生发展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确定性的原因和治愈自闭症的方法。治疗和支持措施主要是帮助患者管理自闭症症状,有效改善患者技能,帮助其适应社会。
一旦怀疑是自闭症,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并规范治疗。
自闭症主要与脑神经发育相关,病因以遗传因素为主,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
自闭症起于婴幼儿时期,是以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兴趣窄以及行为刻板为核心症状的发育性疾病。
在遗传因素方面,儿童自闭症与遗传因素关系非常密切,遗传度高达80~90%,数百个与脑发育相关的基因与自闭症有关。
在非遗传因素方面,有以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儿童频繁接触重金属,父母在怀孕时年龄较大,母亲在怀孕时有先兆流产、吸烟、病毒感染、羊水或胎粪污染、情绪不稳等,胎儿有宫内窘迫、出生时难产或早产等。
目前,自闭症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是尽早的发现、诊断、治疗对患儿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意义。